欢迎访问华阴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干部工作
  3. 干部教育
  4. 正文
破解基层减负“三要三不要”
为基层减负是个老问题,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各级都下大力气整治形式主义,但“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唯有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使权、责、利对等,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要“求质量”不要“拼数量”。时下,一些“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正在以新的变种出现,有些地方错把面子当政绩,打造豪华的“党员之家”,过度举债建亮“门面”;有些领导干部“操之过急”,重“拍板”轻“考察”,过分关注“任期显绩”,缺乏“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耐心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干事创业当“为民而生”,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建立健全考评机制,把话语权更多交给基层、交给群众,以“用户”体验衡量工作成效,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思想堤坝。
        要“抓行动”不要“亮态度”。当前,不少地方仍时不时出现“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怪圈,有的干部大会小会高调表态,有些地方热衷于媒体宣传在网络“霸屏”。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形式主义是事业发展的大敌,一定要根治“干与不干全靠一张纸”“干好干坏全凭一张嘴”的诟病。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跳出舒适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火热一线中摸爬滚打,从点滴细节中积累经验,在基层“大熔炉”里百炼成钢,以“自我加压”实现“自我赋能”,切实把“想法”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要“敢承担”不要“光摊派”。深入基层不难发现,同一工作“反复留痕”、落实工作“只看留痕”、简单工作“反复留痕”等问题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服务群众成效大打折扣。只有强化部门统筹协调、认真指导出谋划策,构建齐心协力层层担责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才能更好地将“时间”用在刀刃上,腾出手来干实事。要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对“责任层层甩锅”的变异“四风”露头就打,通过“问责一个、教育一批”打通影响决策部署落地的“中梗阻”。要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留痕”,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基层权责清单,避免“拍脑袋决策”和“甩锅式加码”,真正让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曹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