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年轻干部作为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唯有以敢想敢干的闯劲、勇于作为的担当,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这既需要打破思维定势的“灵气”,也需要直面挑战的“锐气”,更需要扎根基层的“地气”,三气合一,方能彰显青年干部的时代风采。
敢想敢干,要以“打破常规”的灵气破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敢想不是空想,而是基于实际的创新突破。面对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瓶颈,有的年轻干部跳出“种粮养猪”的传统思维,用“农旅融合”“直播带货”激活乡土资源;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难题,有的运用“互联网+网格”思维,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些实践证明,年轻干部的优势在于不受固化经验束缚,能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角发现新路径。反之,若困于“惯例如此”“以前都这样”的思维牢笼,再好的机遇也会擦肩而过。唯有保持“敢为人先”的灵气,在吃透政策、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大胆设想,才能让创新思路落地生根。
勇于作为,要以“向难而行”的锐气攻坚。干事创业从来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敢干更要敢担当。脱贫攻坚中,年轻干部黄文秀在暴雨夜驱车返回村屯,只因放心不下防汛工作;疫情防控时,无数青年党员主动请缨值守卡点,用“逆行”诠释责任。他们的故事印证了:勇于作为,就是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敢试。年轻干部若想“佛系”度日、“躺平”避事,不仅辜负组织信任,更会错失成长机遇。唯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锐气,把“烫手山芋”当成“练兵场”,才能在攻坚克难中锻造真本领。
行稳致远,要以“扎根群众”的地气立身。敢想敢干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勇于作为更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有的年轻干部刚到基层时“水土不服”,把“会议室方案”硬套到田间地头,结果事与愿违;而有的干部则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在炕头拉家常中找到治理妙招,在田埂问农事时摸清发展需求。这提醒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年轻干部要明白,任何创新举措若脱离群众需求,再“高明”也只是纸上谈兵。唯有把“办公室”搬到群众身边,让决策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才能让敢想敢干的成果真正惠及于民。
新时代的考卷,需要年轻干部以“灵气”谋思路,以“锐气”破难题,以“地气”聚民心。唯有将敢想敢干的闯劲与求真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中淬炼成长,用青春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担当答卷。(杨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