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阴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党建研究
  3. 课题研究
  4. 正文
华阴:以“民”为先 谋乡村振兴
  华阴千余名干部下基层,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以“短帽轻衫汗透衣”的劲头,用真情温暖民心,在基层共谋乡村振兴。
 
  七个“搞清”,察民情,推动乡村政通人和。“为政,通下情为急”。千余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沉入6个镇办114个行政村和16个社区,走访不漏户,户户见干部,问群众疾苦,访百姓困难。一本民情日记,三张民意收集卡记录各种民情事项,实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群众问题和困难、惠民政策落实、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群众意见建议、当前农村发展瓶颈、群众要求和愿望七个全面搞清。共组织开展民情恳谈会632场次,与党员群众谈心1.1万人次,收集895条关系民生问题意见建议,整理60余个信访突出问题,推动乡村底清意顺。
 
  三个“坚持”,解民忧,推动乡村凝心聚力。坚持五个“到家”,交朋友到家、送政策到家、征求意见到家、解决问题到家、奉献爱心到家,“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共为群众帮办实事好事1800余件;坚持五个“深入”,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信访维稳重点户、深入村组干部领头户、深入创业领富先锋户、深入乡土人才能人户,认真核实研究问题,以“一站式”服务和“一线工作法”,在一线解决800余项突出问题;坚持两“早”原则,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和问题,通过民忧“会诊”,早介入、早处理,多方合力解民忧,研究解决突出矛盾180余个,实现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推动乡村凝心聚力。
 
  三项“措施”,助民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结对帮扶,为1000多户困难群众在项目资金和信息技术上给予了帮助,支持了192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占贫困户总数的52%。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培育发展产业党建示范基地90余个,帮扶发展项目1300余个。实施“党建+”模式,深入一线探索建立“党建+贫困户+合作社”产业示范点12个,帮助建立210个党员示范基地。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建立“党支部+三变+贫困户(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发电、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全市1660户贫困户5845人与各类带动主体签订了帮扶合同,户均年收益3500元以上,有效地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三送“活动”,暖民心,推动乡村生活富裕。为群众“送温暖”,分类开展助医、助困、助学等各类帮扶行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物资价值1000余万元。为群众“送技能”,各领域党员干部各骋所长,在基层举办各类技能培训80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万多份,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3938人次。为包联村“送项目”,以“帮村书记”为代表的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包联村,破解包联村经济发展瓶颈,推进产业扶贫,为群众送去富民项目,夯实脱贫增收基础,使产业链条向群众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李涛  周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