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高技能人才现场指导。大力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百名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以专家服务团成员和拔尖人才为基本依托,围绕金融融资、产业发展、加工销售、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内容,从银行、工商、税务、各类企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精心筛选各类人才,建立了百名专家库后,向每个镇(办)逐村征集人才工作服务需求,建立人才服务需求台账,实现群众培训需求与高层次人才智库的无缝对接,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月份以来,百名专家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组织开展专题讲座4场次;技术座谈5场次;培训职业农民培训4个班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实用人才、贫困群众3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
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结合实际帮扶就业。为将扶贫工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全市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企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市积极引导能人创办牛蒡茶、养殖厂、等小型加工企业12家。龙钢公司、西岳制药等33家规模以上企业,为无一技之长的贫困群众提供技能、营销等务工就业岗位,解决了近100名困难群众就业难题,为贫困群众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支教支医扶贫扶智。扶贫重在扶智,充分专业技术人才作用,每年安排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支教支医,帮助群众脱“思想”之贫,解“身体”之困。两年来,共选派了60余名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支教支医扶工作.镇村支教、驻镇(村)医师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实现了市、镇、村三级联动帮扶助教常态化。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田间地头大显身手。针对我市群众有时间、无特长、缺技术、少指导的实际问题,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等情况,由市农业部门牵头,组建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团队,注重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扩大宣传力度。将政策宣传、技能培训、项目试验转移到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操作,提供产前示范指导、产中跟踪服务、产后回访反馈“链条式”服务,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和增收难题。以建设菊花主题特色小镇项目为契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协作下,大丰农业通过渭南人才办实地考察验收成为华阴市首家特色农业专家工作站。(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