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阴党建网!今天是
  1. 首页
  2. 专题专栏
  3. 干部作风能力提升
  4. 正文
淬心砺能擎旗勇 青春壮骨硬脊梁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融入中国共产党百年血脉的鲜明品格和宝贵经验。从烽火硝烟中反抗压迫,到建设年代攻坚克难,再到改革征程披荆斩棘,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我革命,以昂扬不屈的斗志开拓奋进。
       步入新时代,斗争的内涵与外延深刻演变。对于在和平繁荣环境中成长、未曾经历筋骨磨砺和重大变革洗礼的年轻干部而言,斗争的对象往往不再是具象的敌人,而是潜藏于自身、体现于日常的惰性安逸、玩心浮躁、畏难退缩、脱离群众等不良倾向,以及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勇气与担当的缺失。这归根结底是对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深刻叩问。党性修养的本质,在于不断克服人性的弱点与消极面,向积极进取、服务奉献的境界提升。对年轻干部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克服惰性、战胜安逸,这是一场贯穿始终、不容懈怠的自我革命。
       斗争不仅需要意志,更需过硬本领。年轻干部从象牙塔直接步入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复杂实践的锤炼,应对复杂局面、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亟待提升。即使身处相对平稳的岗位,也需居安思危,常思若遇群众信访、突发事件等考验,能否从容应对、妥善处置。因此,必须珍惜干事创业的黄金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如饥似渴学习,脚踏实地实践。
       铸牢斗争之魂,锻造政治定力。要做理论学习的苦行僧。理论学习常感“不解渴”,根源在于不够系统深入,浅尝辄止则难窥规律全貌。加之各类解读纷繁复杂,更需正本清源,沉下心来研读经典原著,结合历史背景深刻体悟。理论学习是“慢功夫”,需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反复咀嚼、持续思考中终能拨云见日、融会贯通。每一分投入,必有厚积薄发之功。要将理论学习与思想改造紧密结合,常扫思想“灰尘”,常补精神之“钙”,从源头上廓清思想迷雾,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诱惑侵蚀,真正铸就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金刚不坏之身”。要强化党性修养明辨是非,自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深入查摆剖析自身存在的“惰性安逸、玩心浮躁、畏难退缩、脱离群众”等突出问题,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政治“三力”。
       精进斗争之艺,淬炼过硬本领。积极参与信访接待、驻村帮扶、项目攻坚、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在直接面对群众、直面矛盾冲突、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中,练就沟通协调的“巧嘴”、化解矛盾的“妙招”、应急处突的“铁腕”和做群众工作的“真功”,真正把“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养分。逼着自己研究政策、统筹协调、破解难题,在实践中提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肩膀”。
       涵养斗争之气,砥砺实干精神。拜人民为师,践行“枝叶关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园区、社区网格,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真实心声,感受群众疾苦,汲取智慧力量。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提升能力。(撰稿:秦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