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强作风提能力聚动能 赋能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华阴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部署,锚定“五个持之以恒”目标,以“转作风、提能力、强担当、促发展”为主线,以“抓调度、建清单、促落实”为关键抓手,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锤炼履职尽责过硬本领,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上半年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机制筑基,织密作风效能“监督网”
组织领导强有力。迅速出台实施方案,聚焦16项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召开专班调度会2次,下发任务清单3期,确保工作目标清晰、部署到位、落实有力。监督体系再升级。优化监督员队伍结构,将新提拔、职级晋升干部及年轻干部充实到监督员队伍中,形成“责任到人、监督到位”闭环。上半年,累计对32个镇(街道)、市直部门及基层单位作风纪律问题进行明察暗访,集中约谈13个问题突出单位。机制运行更高效。创新运用“群众监督+暗访曝光”“定期调度+任务清单+现场督帮”等举措,紧盯“八场硬仗”,强化过程管控,推动问题早发现、快解决。
思想铸魂,淬炼政治担当“硬内核”
理论武装再深化。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依托《西岳大讲堂》举办专题学习2期;开展行业、基础及专题培训21期,累计培训3100余人次,不断夯实思想根基。政治意识更牢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中央精神及省市部署,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的督导检查,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落地见效。政治监督重聚焦。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开展监督229次,发现问题197个并全部完成整改,约谈班子成员及重点岗位干部126人次。
实践砺能,锻造干事创业“生力军”
能力提升多维度。运用领导干部上讲台、中层骨干讲业务、师徒帮带促传承、拓宽路径增见识、以考促学提质效等“多位一体”学习培训模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全员化,着力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年轻干部强培育。创办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学校,80余名学员接受“政治理论+公文写作+社会实践+专业知识”四维培养。健全常态化培养机制,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一线“淬火”历练,今年提拔使用4人。人才支撑更强化。出台人才新政,完成36套人才公寓考察,发放津补贴13万元,吸引612名“四乡人才”返乡。动态管理“七类”人才库,用好“三类工作室”“四支服务团”,开展培训32场,服务群众2400余人次。
导向引领,激发担当作为“原动力”
考核指挥棒更精准。优化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精简基层指标,强化差异化分类考核与预警监测。累计发送预警督办函、提醒函各6份,预警科级干部12人次。一线识人导向明。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在项目攻坚、应急处突等一线开展“蹲点式”考察。提拔使用一线实绩突出干部30人,完成37名新提拔干部试用期满考核。严管厚爱相结合。围绕“一把手”职责范围和违纪违法易发多发领域,明确22条监督举措;针对重点部门的重点岗位,细化权力清单,建立监督档案。开展常规式、预防式、提醒式、关爱式谈心谈话,提前介入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今年以来,开展常规式谈心谈话260人次、预防式谈心谈话11人次、提醒式谈心谈话7人次、关爱式谈心谈话19人次。
治理增效,提升服务群众“满意度”
基层减负见实效。制定落实减负方案,严控文件会议,发文同比下降23.7%,全市性会议减少40%,规范督查考核,镇(街道)考核事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43项,较上年分别减少15%、40%。厘清镇街权责清单共计299项,明确下放执法事项48项。基层基础再夯实。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部班子成员包联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制度,完成两轮“村村到”研判,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47人。改造提升5个村级阵地,优化设立杜峪河社区,建成8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服务效能大提升。县处级领导下沉一线破解难题89个。推广“‘电’小二”“时间银行”等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双报到”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优化网格(小区)党支部58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50起,化解率达85.7%,村书记“民生十件实事”承诺兑现800余件。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华阴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各项工作,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效能,为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作者:张瑜 程志远